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网站截图
12月15日,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,央行开展9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(MLF)操作,这是央行连续第5个月超额续作,再创单日操作规模历史新高。MLF操作包含对12月7日和16日两次共计6000亿元MLF到期的续作,中标利率为2.95%,自此,MLF操作利率连续9个月保持不变。
由于LPR报价与MLF利率挂钩,因此市场在关注央行MLF操作利率的同时也包含着对LPR报价的预判。
MLF利率保持不变,市场此前也普遍认为,12月LPR大概率维持不变。据北京商报早前报道,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称,除非经济复苏进程受到新的外生冲击,年内LPR调降空间已经很小,12月LPR大概率仍将保持不变。
央妈呵护流动性
Wind数据显示,上周(12月14日至12月18日)央行公开市场有1500亿元逆回购和3000亿元MLF到期。当周央行进行了600亿元逆回购和9500亿元MLF操作,因此全口径净投放5600亿元。
华泰证券12月17日研报指出,12月15日MLF超额续作在预期之内,但量超预期,主要为了缓解银行年底阶段负债端压力、支持专项债和再融资债券发行、呵护流动性环境等。在资金面“不缺不溢”的要求下,跨年资金预计相对平稳。而存单最受益于本次MLF操作,预计存单利率继续向波动区间下限MLF利率回归。不过货币政策中性的取向没有改变,预计未来资金面继续不缺不溢,一季度资金面紧平衡为主。
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也认为,央行稳健政策取向未变,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来看,显示央行通过多种政策工具,根据市场资金面变化进行灵活调节,确保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。
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颜色19日表示,货币政策没必要过快收紧,预计2021年全年不会加息,LPR全年也将保持不变,二季度将有自然收紧的信贷和流动性。(中新经纬APP)
孩子反复高热?警惕川崎病“伤心”****** 广州日报讯 (全媒体记者王婧 通讯员林惠芳)冬春季,天气忽冷忽热,很多孩子容易感冒发烧,但如果孩子不仅高热持续不退,身上还起了疹子,眼睛也红红的,嘴唇及口腔黏膜充血、皲裂,颈部摸到肿大的淋巴结,家长就要当心了。医生提醒,这很可能不是普通的感冒,而是川崎病,治疗不及时的话可能导致冠状动脉受损。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胡兢晶介绍,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,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,初期与上呼吸道感染极为相似,可有发烧、咳嗽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,很容易被误以为是感冒发烧。 发热是川崎病最常见、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,可发生39℃-40℃的高热,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,这种发烧可持续1-2周。发热期间,家长还可发现孩子出现多形性皮疹、卡介苗接种处红肿、眼结膜充血、口唇红、皲裂、草莓舌、颈部淋巴结肿大、手掌和脚底红斑、指(趾)末端硬肿、脱皮等表现。 胡兢晶提醒,另外还有一类不完全川崎病,它表现得更加隐匿,上述典型症状部分出现或不出现,往往容易发生误诊、漏诊。 孩子长时间发热伴有下列情况时,也需要考虑川崎病的可能:(1)6月龄内婴儿易激惹;(2)婴儿出现不明原因无菌性脑膜炎;(3)不明原因休克;(4)颈部淋巴结炎抗生素治疗无效;(5)咽喉壁和咽旁蜂窝织炎抗生素治疗无效。 川崎病虽呈自限性,但如果治疗不及时,也可造成极大危害,最“凶险”的是冠状动脉病变。有报道称,儿童川崎病未得到及时治疗时,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达20%-25%,如出现冠状动脉瘤,特别巨大冠脉瘤,有发生心肌缺血、心肌梗死,甚至猝死的潜在危险。此外,它还可存在支气管炎、间质性肺炎、关节炎、关节痛、神经系统受累等表现。而如果能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的话,大部分还是可以痊愈的,预后良好。 胡兢晶强调,家长们要记住川崎病的症状特征,孩子发烧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,一旦出现疑似川崎病症状时,需及时送往医院就诊,积极配合治疗、做好随访。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盈彩网下载地图 |